为什么恶臭无比的「酒桌文化」可以长期存在?|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自度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4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你知道权力是什么吗?权力绝不是说一纸公文就能让你荣辱升迁的某个职务,权力也不是某种让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行为快感,权力的实质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 ——《黑冰》
酒桌上从来不缺魔幻的事,只是这次有些魔幻过头。
8月24日,一则新闻以火箭般的速度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源自一个银行员工的爆料,内容大致是这样:
“一个银行系统的新入职员工,在一次公司聚餐中,遇到了大领导敬酒,这位员工表示自己不会喝酒,并表示歉意,但过了一会,他的主管领导找到他,问他是不是没喝大领导敬的酒,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主管领导直接打了他一个耳光,并说:“我本来挺赏识你,但是×总敬酒你居然不喝,你是不是傻×?”
领导对他一阵辱骂后,喝多的同事也加入进来,且都情绪十分激动,该员工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先行离开,其同事竟追骂至电梯口。
▲当事人的陈述 图片源于网络
该新入职员工同时回忆道:当天聚餐的场面在酒过三巡后变得十分混乱,有新员工喝瘫在地,有员工喝多了砸东西,有人喝多了对女同事动手动脚。
一场酒局,就足以让平时西装革履的金融从业者们拳脚相向;一场酒局,也足以让这些社会精英们宛若乱舞的群魔。
酒精真的有这样的魔力吗?
当然没有,让这一切发生的是权力。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渊源,无数文人墨客在酒的帮助下留下不朽的佳作;无数英雄豪杰,以酒为媒介,成就一番霸业。
于是,现在的酒局上,一些人愿意拿酒文化来说事,但对不起,现在的所谓酒局潜规则,跟酒文化一定关系都没有,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文化,那么说它是权力文化,甚至霸权文化更为合适。
酒桌就是一个权力场,有人为了彰显权力,有人为了接近权力,但大多数人都是权力的受害者。
▲ 图片源于网络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领导敬酒时,如果有人选择不喝,领导和他人会反复的劝,有时甚至夹带威胁(比如:“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而且,酒局上大家似乎都并不满足喝的开心,而要追求喝多,似乎非要喝的神魂颠倒,喝的丑态百出,才能彰显这次酒局的成功。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酒局上的人在以后被问及是否真正喜欢喝酒时,大多数人都表现并不喜欢,只是应酬,这种酒局无人喜欢,但是它却一直存在。
然而一个可怕的事实是,在酒局上表现好的人,真的会得到领导的器重,而比这更可怕的是:所谓表现好的人,并不是喝的最多的人,而是喝醉就会失态的人。
而酒局的本质是领导权力下的一次超额服从度测试,或者说是一次盲从度检测。
▲ 图片源于网络
我之所以没用忠诚度这个说法,是因为领导要找出的绝不是那种普通的忠诚的人,而是那种对于领导无条件无原则服从,或盲从的人。
酒局上不接受领导敬酒的人,当然不仅仅是不给领导面子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对于领导的忠诚度会受到质疑,或者说他们没能完成领导的忠诚度测试。
而普通接受领导敬酒的人,只不过是一般忠诚的人,他们也不过是完成了领导普通忠诚度测试,这种人在单位可有可无,并不会得到领导过多重视。
真正会得到领导关注的,是那些在领导要求下,喝下超出自己所能承受范围的酒的人。
因为,这些人以自残的方式向领导证明了自己对于他(权力)的绝对服从,为了领导可以做出相当的牺牲,喝多喝醉就是牺牲身体的一种表现,这些人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为了领导可以做出超额的牺牲。
超额完成忠诚度测试的人,大概率会被领导当成“自己人”,从而得到器重,当然这种器重本身也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更像一种主仆关系。
清代之前,“臣”是一个中性偏褒义的词,而“奴才”则毫无疑问是一个贬义词。
而到了清朝,魔幻的事出现了,大臣们以称“臣”为耻,反以称“奴才”为荣。
因为被皇帝允许自称“奴才”的人,就表示在皇帝眼里是自己人,而称“臣”者则是不被信任的外人。
▲ 湖广总督杨宗仁称奴才而不得,雍正帝朱批“称臣得体” 图片源于网络
大家想想,几百年前的那一声声奴才,如今酒桌上那些喝的神魂颠倒的人们,几百年的光阴似乎被折叠,魔幻的一幕以另一种形式上演,而其中不变的是权力。
为什么称“奴才”为荣,而称“臣”为耻的一幕在清朝出现呢?其中原因当然包括满洲八旗制度传统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皇权在清代达到了最高峰。
自汉到明,所有可能制约皇权的因素都在有清一朝被完全扫平,皇帝拥有无尽的权力,其他人的权力皆来自皇帝赋予。
于是,获得权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离皇权近些,再近些。
为何人人都对权力如此痴迷?因为拥有权力就拥有了对资源的支配权,拥有的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能够支配的资源越多。
所以,为了获得权力(获得支配更大资源的能力),一些人会会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魔幻操作。
还记得去年年底,一篇刊发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引起网友们的注意。
▲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截图 图片源于网络
人们之所以关注这篇论文的原因,是其并没有讨论生态经济学,而是用大量笔墨描写“导师的崇高”和“师娘的优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文作者也表示,这篇文章的原标题确实叫《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该文洋洋洒洒上万字,甚至创造了几个理论模型来证明其师娘的优美,不得不说,为了研究师娘,本文作者下了苦功夫。
该文作者叫徐某民,是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在相关领域应该是一个颇具水平的学者,这样的学者写出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文章着实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而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但是文章居然发表在了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
当然了,一切看似诡异的事件背后都一定有能够支撑其存在下去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徐的导师就是《冰川冻土》的主编。
▲ 图片源于网络
在导师担任主编的期刊上发表赞美“导师的崇高和师娘的优美”的文章不但不蠢,反而很“聪明”。
权力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对方愿意服从,而在掌握权力者的面前表现出自己愿意顺从,又是无权者为了接近权力的一种方法,当然,他们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服从,而是无原则的盲从。
罗振宇曾在节目中讲过一个在他还在体制内工作时,看见的魔幻一幕:一个领导的茶杯中的水空了,一个下属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后排走到前排,为领导加满茶杯中的水后,又回到后排。
而热水壶就在领导身边,给茶杯加热水,对于领导来说,完全是举手之劳,这个下属的做法看起来笨拙而没有必要,而且,拍马屁的意味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同事们都会瞧不起他。
▲ 漫画源于网络
罗振宇说,直到他离开体制后多年,他才突然想明白这一魔幻举动背后各方的算盘,对于领导来说,这是一次他向全体员工展现自己权威的机会,而对于下属来说,这是一次他向领导展示绝对忠诚的机会。
这个下属当然不怕被其他同事瞧不起,因为,用实际行动告诉领导,自己为了效忠领导,不在乎被同事瞧不起,这本身就是他展示绝对服从的一部分。
再想一想,最近是不是也经常听说过高校男导师对于女学生的性侵犯事件,是的,性也是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愿意献身的女学生当然也是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绝对忠诚。
虽然在一些地方,领导们仍会以这样那样的魔幻操作来彰显自己拥有的权力,有些人也仍在试图以自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绝对顺从,以期能够得到领导的所谓赏识,而离权力更近一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情况已经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即使是北方,酒桌潜规则也不及以前那样大行其道了。
那么,是什么让这一切有了改观呢?
有人认为是90后一代个性较强,不吃这一套,不对,因为90后也是人,是人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增值(除非增值的性价比过低)。
真正让酒桌潜规则有所收敛的是:足够开放与广阔的市场。
▲ 图片源于网络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上述几件魔幻操作都发生在体制内,在体制内,决定资源如何分配的更多是权力手段而非市场手段。
银行员工是否能够获得升迁取决于领导意志,研究员能否获得晋升取决于导师意见,女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取决于男导师意愿。
在资源分配规则较为单一的组织中,得到领导的赏识是这些机构中的下级人员获得更多资源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如果在二十年前,估计不喝领导敬酒的员工会被当成怪物,能获得多少社会资源,能走多远,大多要取决于掌握权力的领导意志,所以让领导开心,就会让领导赏识。
自然而然,自残式喝酒就变成了一项必备技能,下属们在酒桌上喝下远超自己承受能力的酒,在众目睽睽之下像领导变现的卑躬屈膝。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别无选择。
▲ 1989-2020年中国白酒产量(万千升) 图片源于网络
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情况有所改观,市场成为了分配与整合资源的主体,市场自有其自身逻辑,不会因为领导好恶而转移,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员工,就是不那么“会来事儿”,领导也一定会重用,因为这背后是真金白银,关系到领导的切身利益。
在市场逻辑下,如果再有员工试图通过喝过量的酒来讨好领导,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市场是残酷的,它让其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在其中生存,而市场又是可爱的,它把游戏的规则变得简单,不需要太多虚伪的拙劣表演,只需要学会在市场竞争中努力争取资源。
总而言之,在权力主导的体系中,所谓“酒桌文化”一定会很盛,即使没有所谓“酒桌文化”,也会有其他文化来配合权力进行表演。
而在市场主导的上升途径是多向的社会中,所谓“酒文化”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权力文化都会变淡。
这是不同社会经济形势下,人们作出的不同选择,与所谓个性无关,90、00后穿越到20年前,或60、70后穿越回现在,结果还是一样。
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3%的受访者有过被劝酒的经历。
尽管酒桌文化在一些地方得以改观,但这还远远不够。
当我们不得不参加酒局,面对某些傻X领导的所谓劝酒时,不要迎合他,不要自我麻痹,更不要为了领导的面子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想帮助那些希望通过拼命喝酒向领导表现绝对忠诚的人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得失。
各位也不妨想一下,如果你是领导,发现一个员工为了在酒桌上迎合你,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停的喝酒,你真的会赏识他,提拔他吗?
可能会,但是,这种拼命表忠心的人,领导也不可能让其接近他所掌握的权力核心,也就是说,这些人在选择成为忠犬的同时,也就注定了其大概率会在权力的边缘地带来回游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君主在分配资源时,宁可背负上吝啬的骂名,也不能太过慷慨,要一点一点的施加恩惠。
所以不妨想想,以喝酒表忠心赢得的一切,真的稳固,真的值得吗?
(完)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因为签订《广场协议》导致的吗?| 循迹晓讲
《佣兵传奇》:这部战争片为何这么好看?| 循迹晓讲
白俄罗斯的「父亲」卢卡申科:等待他的会有几种结局?| 循迹晓讲
“五百健儿齐殉国”:惨烈的宝山之战 | 循迹晓讲